.:.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转载]刘邦是不是好大哥?
本頁主題: [转载]刘邦是不是好大哥?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然然奶盖饭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688
威望:470 點
金錢:177 USD
貢獻:104625 點
註冊:2021-10-08

[转载]刘邦是不是好大哥?

(今天看了两篇文,前后连贯,很是感慨,一并发出,下面是第二篇正文。)

上一篇:
https://www.t66y.com/htm_data/2203/7/4990078.html
                                  /htm_data/2203/7/4990078.html

刘邦是不是好大哥?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如是说。

后世谈起鸟尽弓藏、国破臣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将军韩信被诛,继而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等被诛,从而认为,刘老三是个冷酷无情忘恩负义的小人流氓人渣。事实上,今天仍然有非常多的人这样认为。

在很多人心目中,刘邦是杀功臣的祖师爷,但是我读史并结合这些年工作捶打后深深觉得:刘邦是个好大哥,而且是个难得的好大哥。

先看事实,刘邦平定天下后,是怎么对待功臣的。
刘邦定都长安后,根据各位功臣在反秦灭项中的功劳大小,封了143个有食邑的列侯。

“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出自丰沛及周边的功臣约60位,这一部分功臣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主要有: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王陵、夏侯婴、雍齿、灌婴、周苛、周昌等,这些人都得到了善终的结局。

剩余80多位功臣,刘邦灭了三个异姓王、一个列侯,吕雉杀了两个异姓王。其他功臣,一个没动,全部善终。

诸位,看明白了吗?刘邦灭的是什么人,包括且仅限于:拥兵自重的异姓王。

为什么要灭了这些异姓王,看看后世与大汉并列的大唐衰落于那场安史之乱(彼时李隆基固有开疆拓土之需要,但他高度迷信个人能力,不借鉴历史经验,不依靠制度建设,终至节度使失控),可见刘邦的眼光多么长远和超前!

刘邦所处时代,人民并无大一统的观念。你想想,夏商周几千年来都是分封制,好不容易出现了大一统的秦,还是个短命鬼。

所以,无论从诸侯和人民的理念认知中,你刘邦做天下共主,我诸侯王必须有自己一亩三分地,这样才是天道地道和人道。

在我的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周杰伦

在这个历史的分叉路口,刘邦的伟大就体现出来了。他反复权衡比较周秦二代治乱兴衰,思考自己大汉王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治架构?

学周完全搞分封吗?周给予诸侯的治民、安政、统军等权利,几乎成为独立王国,必将导致中央失控、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此乃取乱之道。

学秦完全搞郡县吗?秦实行郡县制。有效打破了自西周以来诸侯分封割据的状态,对维护国家统一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一旦天下大乱并没有可以利用的宗亲外援。

于是天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刘老三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很多人对刘邦搞分封制认为是开历史倒车,就说一点,如果不是分封刘姓诸王于关东,刘邦一走,这天下就姓吕或姓萧、周了。当时就这么一个形势!诸吕新灭,刘恒不敢入长安当皇帝,害怕功臣害他,郎中令张武等告诉他:这些个大臣都是追随你爹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除了服你老爹和怕你大娘,其他人他们都敢下手,千万不能去。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则另有看法:这些大臣是很厉害,但你爹个人的崇高威望,以及生前已经布了一个固若金汤(盘石之宗)的局面,你大可放心去吧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所以说,搞点分封是很有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来当这个诸侯王?刘邦的答案很明确,只有刘氏宗亲可以当(国相必须中央派遣,后期发展到封国各个关键岗位均由中央任免),拥兵拥地盘的异姓王是大汉帝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必须要在有生之年统统灭之。

在汉东就不允许有这么牛X的人存在——赵瑞龙

后面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再赘述。

这里就讲一个人——韩信韩信冤不冤,要我说一点也不怨韩信是个军事仙人,政治凡人。

与之相反,刘邦是个军事强人、政治仙人。

军事能力最容易量化,赢或输,就这么直接而政治才能很难量化,千百年后仍有无数人认为刘邦就是一泼皮无赖,不过是运气好得了天下。

你看看,以高帝臻于化境的政治能力尚被后人如此误解,可见政治能力高低真的是一般人看不透的,读不懂的韩信其实终其一生没有搞明白自己的历史定位。

他没有看懂刘邦,更没有看懂自己,这是他悲剧根本所在!这个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是极其稀缺的。

不错,韩信是兵仙,有了他,刘邦统一天下的脚步越来越快了。但是,没有韩信,刘邦不过是晚几年胜利。没遇到刘邦,韩信极大概率会湮没于茫茫人海不要说刘邦与韩信是互相成就,在我看来,刘邦对韩信的成就要大得多。

别不信,以刘邦的政治能力特别是识人用人能力,他缺不了人才,身边任何人只要有所长处就为他所用,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刘邦在中国历史中所有帝王里面是顶尖的!

据我看,论政治能力,后世只有汉光武、唐太宗可与之比肩,元璋勉强能步其后尘。

赢得天下的终究要靠政治能力和手段,一定是政治决定军事及其他一切所有一个本身一无所有且毫无名气的小伙子,你解衣推食给他,把视为生命的军队分他,给他封侯拜将裂土称王,一步步把他推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使他位列兵仙青史留名!这个恩,大不大?

而他,在你危难之际漫天要价,敲诈勒索。这么恶劣的行为下,你没有杀他,拿下王位之后还是给他封了列侯,而他一有机会老想搞事情。

最关键的你马上就要归西了,留下这孤儿寡母~外加一个用兵如神忿忿不平的前异姓王、大将军。即便这样,刘邦并没有动手杀韩信,韩信之死,一方面是吕后和萧何的应变之举,一方面有吕后立威的私心。

老刘平定陈豨归来,闻韩信被诛,且喜之后还有怜之对韩信用一句话总结:一只身强力壮的猛虎,就算它只想乖乖趴在地上不动。但是,没人任何人会允许它就趴在那里,等待这只猛虎的最终命运是关进铁笼,或者,杀死它!

说完韩信,再看看其他功臣屠狗卖肉的樊哙、养马赶大车的夏侯婴、婚丧喜事一条龙的周勃,非法贩卖布料的灌婴,这些人组合在一起能干啥,整个奇奇怪怪的小团伙,除了搞一些偷鸡摸狗小规模扰乱治安的案件以外,实在想不出还能干什么。

但这些人为什么最终站在历史舞台大放异彩!

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跟了个好大哥。

天下英雄只有丰沛才有吗?往后看一看,你会发现云台二十八将一半以上都是南阳和颍川的;再往后看一看,凌烟阁功臣大半出身关陇;再再往后看一看,淮右凤阳老乡咋都这厉害呢!

不是就这个地方的人牛逼,主要是最牛逼的大哥生在了这个地方。

最牛逼的大哥带着一群本地普普通通的兄弟,把不服的叫号的都打死了。

人与人智商从差距能有多大! 人才集团的差距又能有多大!重要的不是你行不行,重要的是你没有机会。

最重要的是带头大哥行不行。真正要紧的,是那个当大哥的。刘邦之于其他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其他人之于刘邦的重要性之和。

其他人再优质,没有了刘邦,大概率作鸟兽散。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挑出来的。培养你用你就是人才,不培养不用你就是废材。

县吏车夫屠夫吹鼓手常有,而开国之君不常有。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常有,而刘邦不常有。各个地方都有人才,都有聪明人,人的个人天赋差异其实很小的。我们不是不努力,而是缺引路人。

樊哙不在刘邦团队里,可能一辈子就是个屠夫,能混成一个镇关西就不错了。周勃把婚葬嫁娶一条龙产业顶天了能拓展到隔壁县里去,想走出江苏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个产业在本地有天然优势。

韩信就是给项羽执戟执到天上去,项羽也不会正眼看他一眼。萧何会好一点,县教育局局长最多干到副县长,因为县长肯定是空降干部。

但跟对领导就大不一样了。所以说有时候跟对了人,干对了事,至关重要!说到这,很多人觉得工作中是不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跟对人上。但奉劝一句,千万别在这上努力,这可遇不可求的!

纵观中国历史,跟对好大哥的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跟错大哥的。

包括但不限于:一发家就翻脸不认人的(陈胜);
对你关怀备至但就是舍不得发工资的(项羽);
对你关怀备至又舍得发工资,但打不了胜仗的(窦建德);
对你关怀备至又舍得发工资,还能打胜仗,但坚持不到最终胜利的(李密);
对你关怀备至又舍得发工资,还能打胜仗,还能坚持到最终胜利,但又翻脸不认人,灭你满门的(朱元璋、***)

诸位,看到了吗,跟对好大哥比中500万难得多的多!这些能上了史册的人都个个功败垂成,可见好大哥有多难出。

刘邦是一个典型知恩必报的好大哥。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是追随他做出了贡献且老老实实听话,刘邦也不会忘记为其叙功,然后依据功劳封赏。

一位沛县守城的小卒,就因为在刘邦于丰沛起兵时,他第一个打开城门,所以刘邦在分封时特封他为戴侯。

缅怀战友、嘉惠后人,人死功不灭,也是刘邦善待功臣的特色。战争年代牺牲的功臣后人被封侯,以纪念先烈,这最大体现了刘邦对功臣的关爱。郦生之子郦疥,周苛之子周成,纪通之子纪襄,都被封侯了。没有后人的,娘老子也出来领受封赏,奚涓母鲁侯疵。

其中周苛与郦生后人的封侯,都是刘邦生命最后时刻做的。

就连老刘最恨的雍齿,到后面形势稳定后刘邦也没收拾他,继续当他的什邡候,还让他锦衣玉食的善终了。

白马之盟明确划分了功臣的权利和义务,“非刘氏称王天下击之”,保卫刘氏江山这是你们诸位功臣的义务。但作为洞悉人性的大政治家刘老三,怎么可能只要求义务不给权利呢?白马之盟下半句“非军功者不得侯”,这也就确保了功臣的垄断性,不会被皇帝所稀释。

(皇帝也要根据自己人是否有功才能封侯,这是对功臣的地位的一个保障)。

最后,刘老三与兄弟们剖符、立誓,这个符是由两半组成,受封的功臣拿着一半,另一半存在皇家档案,以作凭照。誓词是:“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刘邦告诉他们,即使有一天,宽阔浩瀚的黄河只剩下了窄窄的一条带子宽,巍峨的泰山也只剩下磨刀石那么薄,你们的封国还是永远牢固,而且可以传给你们的后代子孙。这就是所谓的“丹书铁券”。

甭管刘邦是不是在作秀,也甭管这个誓言真的有效期是多少,至少刘邦活着的时候,对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那是真的好。

刘邦分封列侯的规模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更多的功臣得到实惠。因为对于列侯,汉初不是仅仅作为荣誉称号,而是有着实际好处的食封制:即对这些功臣按功劳大小授予不同数量的食邑,功劳最大的封以万户食邑,最低的也给予五六百户的食邑。封君对封邑享有衣食租税的收入,其封地可以世袭。

刘邦对刘盈进行训导,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善待功臣。手敕太子书中记有刘邦对太子的遗训: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下拜,并语於汝诸弟。

汉王朝对功臣总体上是非常宽厚的,即使因为有罪被剥夺了封赏,皇上也会找机会寻求其他子嗣继承功爵,这绝对是继承刘邦的遗风。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搂搂抱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刘邦真的怕周昌吗?(还有很多人说刘邦怕商山四皓)这种对待小兄弟的做派像不像又回到当年在中阳里和穷哥们喝酒打闹的日子,若非刘邦念旧不忘本,加之骨子里的自信,有哪个开国皇帝能做到?

(不信明天你骂一下你的直属小领导,看看什么后果。)

“大风起兮云飞扬”——唯大英雄能本色!

后世有多开国帝王想学他,但学到最后都走了样——前面个个英明神武,到后面个个都变成了屠夫。

还是韩大将军总结的好啊:“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最后,以一个小故事结束本篇。

及汉王之还击项籍,(王)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




(下面算个番外篇)
是时候讲讲这个人的一生了

公元前196年,汉初三大名将唯一剩下的英布最终还是反了。

英布造反是在韩信和彭越死了之后,夏侯婴门客薛公分析一针见血:“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英布起兵之时,刘邦已经久卧病榻无法起身了,英布料定刘邦已经命悬一线、奄奄一息,绝对无法亲自来平叛,其他人等他只患韩信、彭越,此时这两个人又都已经被诛杀,所以英布对自己这次造反志得意满、胜券在握。

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

刘邦、韩信、彭越你们叁站起来,其他人我不是在针对谁啊,在座的都是垃圾——英布

事实上刘邦也确实不愿(无法)自己亲征,而打算派太子刘盈去平叛,吕雉一听自己的儿子要去打英布,连夜哭着求着刘邦不要刘盈上战场(日夜泣诉——吕雉对刘邦的绝招,曾多次使用,包括原本派鲁元和亲匈奴,使刘邦改变主意):“英布天下猛将,你手下的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又只听你本人的话,要我们宝贝儿子带着这帮人去打英布,和让一只羊率领一群狼打仗有什么区别,英布知道这个消息还不得鼓行而西直接打到长安来啊!皇上虽然病了,勉强趴在车子上出征指挥,诸将谁敢不尽力?臣妾知道皇上辛苦,但是为了我们母子,请一定振作起来啊!”

躺在病榻上的刘邦非常清楚的知道,此时天下群雄俱灭,英布已是帝国最后的威胁了!吕雉这婆娘日夜哭哭啼啼确实很烦,但她说的是实情,刘盈要是这仗打不好,咱这一生功业就功亏一篑了。没办法—那就豁出去吧。

但是走之前要不习惯性的开骂几句,那还是我刘老三吗:“早知道那小子没*用,还得让老子自己走一趟!” 英布先东击荆、杀荆王刘贾,收编其军;旋渡淮击楚。楚分三军在徐、撞间抵抗,一军被歼灭,其余二军败走。英布首战连连告捷,完美实现开门红,又平添了几份信心!正当这个天下名将沉醉在胜利的喜悦无法自拔时,“报——”一声嘹亮中夹杂的惊恐的报信声传来。

英布一怔,马上明白了。没想到——他,最终还是来了。

公元前196年冬十月,刘邦与英布在蕲西(安徽宿县东南)见面了,宾主双方礼貌寒暄并互致问候,整个会谈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共同交换了意见。

英布:大哥,你咋来了呢?我听大嫂说你不是卧病不起吗?哥,你看多大点事?您有啥事吱一声,小弟不就立刻来了吗?
刘老三:兄弟你是当王当得不爽还是咋地?这些年,该给你的一样也没少给,你说你一天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闹个啥劲?
英布:哥你听我说,你千万别误会,小弟就是好奇。上次去长安,看这未央宫可真是豪华盖世啊,随便拉出个宫女都是绝色美颜,再回到这淮南王府一比啥也不是啊。小弟我回来后就寻思,你说要是能常年住在未央宫里,这人生不就完美了吗?

话说到这份上了,还有啥说的,开打吧

冬,十月,上与布兵遇于蕲西,布兵精甚。上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

在随后的大战中,刘邦指挥若定、奇正相合(此时刘邦用兵已类韩信、项羽),指挥灌婴进攻相地(今宿县西北地区),将英布之别将军击破,斩亚将和楼烦将三人。
曹参军和灌婴军再向英布北翼继续进击,又击败英布上柱国军和大司马所率之军,进而再击败英布别将。俘左司马一人,斩小将十人。
曹参、灌婴从侧翼突破后,咱就面对面硬扛吧。令郦商率中央军主力正面向英布军猛攻,连破布军数阵,英布全军遂溃败,向淮河岸边撤退。刘邦挥军急追,一直追至淮河岸边,英布率残余部队渡淮河南走,汉军随之渡河,紧迫不放。英布军又与汉军数次交战,又失利,最后仅剩百余人逃到江南。

长沙王使人诱骗英布,伪称与英布共同逃亡,英布不知是计,随同他们一同到达番阳,番阳人将英布杀于兹乡(今江西省鄱阳地区)。英布的反叛被彻底平定。这时已是汉高祖十一年十二月。

“项王、韩大将军、彭越,虽然你们已不在人世,但这天下还有最后一个名将,那就是孤­—刘季”

四百年后,魏武帝曹操平定汉中时刚刚60岁(5年之后才去世,65),本来有望一鼓作气扫平西蜀,当他抬头望着蜀山间的崇山峻岭,凌冽山风吹散了他的满头华发,一世枭雄叹息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英布造反的时候,刘邦已62岁,离去世仅剩半年(次年四月驾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虽然是曹操所写,但真正配的上它的,反倒是他的对手刘备以及刘备的祖宗——刘邦,才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史记载到这里,伟大的英雄们也要最终落幕了。刘邦确实很老了,多年的征战为他赢来了整个天下,同时也换来了他满头华发与遍体鳞伤。当年在鸿沟,项羽给了他一箭,上个月在淮南,英布又给了他一箭,这两次箭伤几乎都要了他的命。

受了重伤的刘邦,却不急着回长安养伤,反冒着天寒地冻回了一趟老家沛县。

他非常清楚,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回故乡了。刘邦在沛宫中设酒宴,沛县的父老便特意召集了120个少年儿童,为之歌舞助兴。刘邦很高兴,一个劲的与同乡故旧们干杯劝酒,须知受伤的人最忌喝酒,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了,人生在世须尽欢,纵情快意有几回,刘邦越喝越尽兴,只觉得胸口有一种夹杂的激情与伤感正欲喷薄而出,忍不住随手拿起竹尺,抚筑击弦,慷慨高歌道:大风吹起啊白云飞扬,威震海内啊回到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来保卫四方!“

人这辈子,居然能看到开国皇帝亲自表演节目!乡亲父老见此情景,着实激动万分,乃更卖力表现,共舞唱和。一时间,歌声激荡丰沛山野,声遏行云,将酒宴的气氛推向高潮。看到孩子们都跟着学唱。刘邦不顾箭伤疼痛,亲自跳起舞来,慷慨感伤,流下行行热泪。

他对父老兄弟们说:”游子怀念故乡。我虽然定都关中,但是即使我死了,我的魂魄还要思念沛县。况且我从做沛公开始诛讨暴逆,才终于得了天下,我要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这里百姓的徭役,世世代代不让你们纳税服役。“沛县的男女老少、亲戚朋友们天天畅饮尽欢,谈论往事来回味取乐。十几天后,刘邦想离开,沛县的父老弟兄们坚决挽留。刘邦说:“我的人马太多,怕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准备离开。

离开的时候,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刘邦傻眼了:沛县老百姓倾城而出,其中有人提着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有人牵着牛,有人赶着猪羊,有人扛着米面……他们汇聚到城西,想要尽一份力贡献给刘邦带来的军队,好让刘邦能够多待一阵子。

历史上帝王巡幸基本都是当地百姓的灾难(参见杨广、乾隆光荣事迹)。但这次,奇迹出现了,有历史记载唯一一次人都走了,百姓还恋恋不舍的,并追出城来进献。沛县父老知道,他们送的不仅是一个皇帝,更是一个曾经在自己身边忙忙碌碌的好乡党,那个热心肠解决邻里矛盾,张家大妈丢了一只锅,他给帮忙去找锅;李家大爷被人偷了5毛钱,他负责抓贼的好村长;那个不顾自己个人安危,私自放了沛县儿郎的好兄长;那个减轻田租、与民休息带给他们太平盛世的好当家。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此时已近刘邦生命最后的时刻。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编户农家,祖上没有什么贵人。他的父亲非常嫌弃他,动不动就骂他好吃懒做,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将来肯定远远比不上他哥哥(刘喜)。

由于挣不到钱,又不爱种地,经常导致吃了上顿没下顿,刘邦经常来大哥家蹭饭(还经常带着朋友一起来蹭),刘伯对弟弟刘邦颇为疼爱照顾,他去世后,刘邦一如往昔,大嫂对此非常厌烦。有一次刘邦再次带人来蹭饭,其嫂就不停的刮着锅底,假装饭已吃完。

客人走后,刘邦入厨房,见锅中还有饭,一下子就明白了。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
他号称结交了许多好友,包括与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萧何、曹参等人交好。但,其实他们压根看不起他。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刘邦已经不再年轻了,做游侠纵横四海的理想,早已被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静静安放。不出意外,这辈子就这样交代了。在曹寡妇的小店里,他经常喝的酩酊大醉。也许只有在醉梦里,他才会成为那个疾风般奔跑的少年。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消磨掉仅有的激情。

可是只要咬牙熬过最苦的那段日子,付出过的努力,命运都会一点点的回报给你。因为人生的敌人,只有自己。身为秦始皇同龄人的刘邦曾经到咸阳服役,挤在人群中观看秦始皇,叹息着说“唉,大丈夫就该像他那样啊!”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秦始皇听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南巡以镇之,他做梦也想不到,这远在天边的天子气,居然就是近在眼前的咸阳宫外看去面目模糊的人群中一个失意潦倒的中年男人吧。

十五年前,他以亭长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大家都难逃一死。所以走到芒砀山时,他侠义万丈的说:“大家就此散了,都逃命去吧,我也要走了!”

他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感其忠厚仗义,愿意跟随他一块走,于是到了芒砀山落草为寇。此时,已经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的十月,刘邦已经四十八岁了。

事情的发展,我相信即使再富有想象力的编剧也写不出这么玄幻的剧本:一个失意潦倒的老男人在生命的最后14年里,一跃而起把天捅破了——48岁起兵,50岁攻入咸阳灭秦,55岁击杀项羽称帝,62岁离开人世。

他人生中所有大事都发生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起兵丰沛、入关灭秦、还定关中、攻占彭城、荥广对峙、垓下会战。君临天下后又马不停蹄的治国安民、对战匈奴、平异姓王、布局身后。常人混吃等死的暮年,于刘邦来说却才是波澜壮阔的开始。

十五年前他是沛县村官亭长刘季;十五年后,他再一次回到故土,他已是天下至尊开国君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前世过往,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刘邦在沛宫中设酒宴,召集家乡所有的父老子弟们尽情饮酒。在这欢乐的同乡聚会上,刘邦却莫名的沉溺在了昔日的过往中,不可自拔。

人老了总是爱回忆的,当你经常发现种种过往纷至沓来的时候,你就真的老了。他想起了这一生中遇到的很多人:威风凛凛的始皇帝,给他分了至关重要一桶金的楚怀王,一身白衣的子婴,侵略如火的项羽,亦敌亦友的韩信,彭越,英布。至于萧何、张良、吕雉、陈平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对手!而他战胜了所有这些人。

是的,此时的他已彻底荡平群雄、威加海内、国泰民安,但是站在云端最高处感觉真的就好吗?此时,也许他最为怀念的是童年时候卢绾的笑容,少年时候跟张耳畅谈过的理想。当然还有当初那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陪他一起吃苦的千金大小姐,以及她在田野上的甜美微笑。

但是,他知道,这些再也回不去了兄弟们不再和我亲近,眼神里多出的是敬畏;老婆不再和我掏心窝,言语里多出的是试探。

这些,我并不感到意外,但依然很难过,我的泪为曾经出生入死的我们而流,为今日彼此猜忌的我们而流,为曾经相敬如宾的我们而流,为今日形同陌路的我们而流。韩信,我的泪为你战无不胜,被擒身死而流;吕雉,我的泪为你艰难持家,颠沛流离而流;项羽,我的泪为你千古神勇,自刎乌江而流;萧何,我的泪为你助平天下、自污名节而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刘邦将一个千古帝王的激昂、壮丽、孤独、无奈与悲凉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坚信所谓文如其人,一个流氓无赖是写不出这种文字的。 “天纵之英作”——刘勰, 
“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陈岩肖
“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也。”——朱熹

他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吕雉请来名医。医生进去见刘邦,并宽慰道:“陛下请宽心,病可以治好。”刘邦用仅剩的一口气又开骂了(终其一生不改的真性情):“老子以一个布衣平民,手提三尺剑取得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命运在天,虽有扁鹊,又有什么用处!赏赐你黄金五十斤,走吧。”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洒脱,真是洒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面对死亡时,一个个拼命吃丹修道,拼命寻求长生不死之术。一个个都想再问上天借五百年。
仅此一比,高下立见。
刘邦出身很低,骨子里却有真正的自信洒脱,世所罕见。一般而言,出身低的人,骨子里都不自信,即便他以后事业非常成功,内心深处的自卑一直会在,总有种苦大仇深的感觉,典型代表就是朱元璋和***,到了晚年,心理阴暗的无以复加,开始计划性系统性的杀人,恨不得把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屠杀殆尽,除了身边那几个人,谁也不再相信。

这恰恰映衬出最大的不自信!一切都差不多了,该交代后事了,于是就有了这神仙般的对话: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以后,萧相国如果死了,让谁接替他?”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其次,高祖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稍为憨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任。周勃稳重厚道,缺少文才,但能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吕后又问其次,高祖说:“这以后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认为,这番对话是刘邦政治能力的集大成体现,反映了他对政局清晰的认识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管了身后五十年汉家江山无虞!

高,这水平真的高啊。

刘邦不是神仙,但此时也似半个神仙了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所有的事都办完了。那就,走吧~汉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前195年6月1日),刘邦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二岁 。葬于长陵。议定庙号和谥号时,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该结束了,怎么评价呢?

想来想去,还是古人高明啊,那就直接引用吧。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



作者:一蓑烟雨
来源:某吹逼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28 21:48 發表評論
然然奶盖饭 [樓主]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688
威望:470 點
金錢:177 USD
貢獻:104625 點
註冊:2021-10-08

引用
引用第12樓路西法晨星於2022-03-28 23:47發表的 :
刘季不仅会看人,而且识人,可以说她身边的那些人都被他拿捏了,该杀该封他是一清二楚



感谢 路西法晨星 回复

确实
刘自己也说 这不如别人 那不如别人
但识人认人用人 还是他行
TOP Posted: 03-30 22:06 #1樓 引用 | 點評
然然奶盖饭 [樓主]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688
威望:470 點
金錢:177 USD
貢獻:104625 點
註冊:2021-10-08

引用
引用第58樓教-授於2022-03-29 15:48發表的 :
我也不认识这人不知道


大佬见笑了

从历史中学习

从传记中阅读


點評

    TOP Posted: 04-06 22:15 #2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4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