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书荷电影]  B站9.9,网红导演骑驴拍片,外交部点赞,这片真该火啊!
本頁主題: [书荷电影]  B站9.9,网红导演骑驴拍片,外交部点赞,这片真该火啊!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香颂岸


級別:光明使者 ( 14 )
發帖:1129
威望:1290 點
金錢:1025324 USD
貢獻:1355116 點
註冊:2019-03-12
認證: 技術區認證會員
2020-05-17

[书荷电影]  B站9.9,网红导演骑驴拍片,外交部点赞,这片真该火啊!



2020年7月,日本导演竹内亮(没错,就是被外交部两次点赞的那位)和他的拍摄团队,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从南京一路辗转来到四川大凉山。

十年前,为了拍摄纪录片,他曾到访过这片秘境,那时没有马路,没法开车,进村只能骑驴。


 
摄影师杨林(左)与导演竹内亮(右)

如今故地重游,山里已经可以通车,导演很好奇,中国扶贫这些年,大山深处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走近大凉山》


 

壹 | 恐高症患者勿近?

行程的第一站,是不少媒体报道过的悬崖村。

这里也算得上是网红打卡点,但真敢来打卡的,还是少数。

瞧瞧这90度天梯,上山没有安全绳,堪比徒手攀岩,回头就是万丈深渊...

即使手脚并用,最快也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山顶。

有网友隔着屏幕都觉得晕眩,真真是恐高人士的噩梦!


 

 

 

这座建于2016年的简易钢梯,全长约3公里,据说全村人耗时7个月才修筑完成。

在钢梯建成之前,村民们上下山,靠的是错乱盘缠在崖壁的藤条,攀爬时抓在手里的,有时只是一把枯草,即使是能走的路段,也只有巴掌宽,稍有不慎,一脚踩空就没命了...


 

 

 

村里的小孩上学,父母就用一根布条绑住小小的身躯,一边牵着一边爬,一个个慢慢送下山,再接回来...

悬崖村的村民,并非生来就是爬山能手,这条危险系数极高的求学路,小孩只能被迫接受...


 

而现在,村里不仅建了钢梯,政府还出资在山脚下给村民安了新家,悬崖村孩子的上学路,终于不用再走得那么提心吊胆。

但也有村民习惯了山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在山下没土地没收入,继续留守悬崖村...


 

上山途中,导演还遇到许多意料不到的事情。

有银行基层人员带着打印机上山,去给村里的人办业务,真·移动银行...


 

一位70岁的老婆婆,在半山腰卖冰水,导演问怎么给钱,她默默从塑料袋里掏出了二维码...


 

还有村民一天往返两趟,到山下进货,背着几十斤重的物品上山不带大喘气儿,当作锻炼身体...


 

 

而恐高的导演,虽然也想上悬崖村看看,无奈脚抖得无法自控,只好作罢,毕竟保命要紧...


 

贰 | 大山里的足球梦

导演此行的第二站,是一所培养足球选手的爱心小学。

这座学校上一年才落成,校内的配置和城里相差不远,不仅有气派的教学楼,崭新的足球场,还有一位足球洋教练。

但和城里的孩子不同,山里的孩子出身贫困。

对于他们来说,踢球不只是一个爱好,一项运动,更是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机会。


 

 

 

看着球场上奔跑的小小少年,导演夸赞:不愧是山上的孩子,有没有彝族的球星啊?

工作人员回应:彝族的还没有。

一旁的教练听到后,说:但我觉得应该还是会有的,问题是他们穷、没钱,所以比较难...

导演困惑了:穷、没钱有关系吗?

本来望向球场的教练,立马回头肯定地说:有!有关系,在中国如果没钱的话,你踢不了足球的,踢不了...


 
 

 

平时住在山上的孩子们,只能在简陋的泥地足球场上练习。

残酷的是,即使每个孩子都十分努力,但最后能被选上的选手,也仅有数名而已。


 

4月28日,纪录片《走近大凉山》在国内外各大网络平台上线,导演竹内亮的微博也发布了该视频,目前播放量已超过九百万。

该片从一个异国人的视角出发,不吹不黑,没有先入为主的预设,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只有真诚真实的纪录。

有网友感慨: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总有人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生活...


 

 

在中国创造经济奇迹,飞速发展的年代,大凉山乡县的村民,却依旧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使用彝语交流,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但相对的,这里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孩子,一年到头穿不上一件新衣服,从小没有洗脸刷牙的习惯,玩得全身脏兮兮也没人管,教育匮乏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这里和西昌相隔不过一百多公里,但发展面貌却像是相隔了几十年...


 

 

 

在竹内亮导演的团队里,有一名摄像名叫徐亮。

他曾到大凉山支教过,深知大山孩子求学的不容易。


 
双河小学门口


 

 

这一次重返大凉山,最重要的目的地,也是最后一站,就是他曾任教过的双河小学。

去学校的路并不好走,一路上颠簸摇晃,车身也溅了不少泥巴。


 

徐亮支教那会儿,学校只有几间瓦片房,现在新盖了一栋教学楼,学生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来这边上课的小孩,懂事独立,割草喂猪洗碗做饭不在话下,早早背负起家庭的重担... 


 

 

 

他们的父母大多连小学都没毕业,甚至很多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所以有支教老师肯来山里教书,他们都非常感激...

一位学生的家长知道老师要来家里,特意穿上了少数民族服装迎接。

见到老师的那一刻,她不停地表示感谢,说到后头,已经眼泛泪光...


 

学生的父亲说:我们这里太缺老师了,实在太缺了...但我们也不能太自私,来支教的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


 

双河小学每年会有2至3名支教老师,但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中途放弃的人也不在少数。

贫穷困苦的家庭,匮乏的教育资源,跟不上的文化水平,每一样都在限制孩子的未来...


 

在双河小学,导演问孩子:你们为什么想来上学?

有个小女孩站起来,很实诚地说:因为不用在家干活,每天都累死了...


 

虽然双河小学现在有了一栋新的教学楼,但就像徐亮说的:并不是新的楼就有新的变化...

国家现在把九年义务教育全部承担起来了,但是乡村教育的困境,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付不起几百块的住宿费生活费,选择了辍学打工,还没成年就出来赚钱贴补家用...


 

 

 

有些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成为留守儿童,家中的老人行动不便,他们只能做一个“小大人”,既要学习,还要照顾老人...

有些孩子还没完全自理,父母去世的去世,跑路的跑路,他们就像无根的野草,在山里随风倒来倒去...

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是走向外面的世界仅有的一条通道。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篇中科院博士的论文致谢。

博士同样来自四川的一个小山坳,十二岁母亲离家,十七岁丧父,相依为命的奶奶,也相继离他而去...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自承受家人的离世,这已经无法言说的苦痛。

但他没有放弃学习,努力成为班上的学霸。


 
图片源于网络

可成绩再好,又能如何?

贫穷令人的尊严捉襟见肘:拖欠学费、买不起一双新鞋、冬天保暖的仅有一件破衣服,冻得他直哆嗦...

从小山村到县城,从县城走到省城,再到走出大山,一路的凄苦风霜,不为外人道,只能独自悉数吞下。


 图片源于网络

“人情冷暖,生死离别,固然让人痛苦和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

这一路考出来,他的身边又有多少同学面临相同的处境,只能放任自我无可避免地跌落、沉沦下去?


 
黄国平博士

从大山走向大厂的励志故事听起来很燃很热血,但背后其实是千万个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艰苦求学、挣扎前进的缩影。

正如《出身》一书中提到的:出身不能决定你的命运,但决定了你改变命运的难度。

贫困家庭的孩子,想要一个正常的起点,真的太难太难了... 


 

2015年,12岁的小女孩柳彝写下的作文《泪》,被网友称为“最悲伤作文”。

她的爸爸在2011年去世,后来妈妈生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是没能把病治好...

在作文里,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图片源于网络

2017年,一段名为“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中两个小男孩在一个铁笼子激烈缠斗,他俩都是大凉山的孤儿,没进格斗俱乐部之前,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

贫穷成了童年的底色,苦难毫不留情地侵袭而来,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躲避命运的暗箭,而生活的无常将他们抛向何处,都是未知数...



所幸,新闻曝光之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阻止这些孩子继续向更低处滑落下去...

曾写下最悲伤作文的柳彝,现在在成都电子科大自动化工程学院读成人大专,准备自考本科。


 
图片源于网络

而当年的“格斗男孩”之一,吉依阿杰,回到大凉山读书,上一年还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将来,他打算像师兄师姐一样,努力考取大学...

在新闻上能看到这样的后续报道,不由得令人松一口气。


 
图片源于网络

但他们毕竟还是能被看见的孩子,才得以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没能被看见的,又还有多少?


 

更令人心痛的是,有些孩子即使走了很远的路,吃了不少苦,也未必能得到幸运女神眷顾...

在《走近大凉山》的幕后故事中,摄制组提起了那群热爱踢球的少年。

其中有一个腼腆的小男孩,他的偶像是C罗,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和他一样的球星。


 

但在纪录片拍摄完的两个月后,因为一次意外,他在回家的路上,出车祸去世了...

出于尊重,片中并没有把他的采访片段剪进去。


 

导演曾问过孩子们:你们将来的梦想是什么?

一个男孩说:我的梦想就是想一直努力把球踢下去。家里条件很不好,连件新衣服都买不起,父母也没去过别的城市,长大了想带他们到城里去住...


 

还有的孩子说:如果真的踢足球成功了,就可以帮家里减少一些负担,也能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

这群来自大山的孩子,早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和苦味,但却不曾埋怨命运,而是用力奔跑,想靠自己的努力,跑出大山,带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在影片末尾,导演说:出生在日本,无忧无虑地成长的我,没有体会过贫困所带来的痛苦,而我力所能及的,是将这里真实的情况传达给世界,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我想为此尽一份力。

而我想说的是:不要让这些孩子再被遗忘了,因为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失去希望...



 

 

 




赞(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13 17:05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7 06:25